全文檢索關鍵字
查詢
關於我們
專家建議
網路安全指南工具與建議
常見網安議題
影音頻道
教學資料下載
國內外資源介紹
臉書粉絲頁
Youtube官方頻道
入口網
兒童版
青少年版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入口網
兒童版
青少年版
關於我們
專家建議
網路安全指南工具與建議
常見網安議題
影音頻道
教學資料下載
國內外資源介紹
首頁
>
專家建議
專家建議
2022.12.20
郭雅真:家長要學習如何「輕鬆」與孩子談情說愛
郭雅真:家長要學習如何「輕鬆」與孩子談情說愛
勵馨基金會特約講師郭雅真的工作核心是對青少年孩子進行情感教育及性教育。在今年兒盟的臺灣兒少戀愛認知暨情感教育調查報告中顯示部分比例的兒少對戀愛有渴望,年齡已下至國小高年級,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兒少表示已有交往經驗,那身為家長該如何看待此現象呢?此次就由郭雅真講師帶著我們認識孩子的戀愛世界。
2022.12.20
Lucian Teo:家長要從「帶領的角色轉為與孩子並肩同行」!
Lucian Teo:家長要從「帶領的角色轉為與孩子並肩同行」!
Lucian Teo:家長要從「帶領的角色轉為與孩子並肩同行」! Google新加坡專案經理Lucian Teo在Google的核心工作是推廣全球的網路安全教育,與非營利組織、教育單位以及社區合作,確保用戶在使用網路時的安全。而疫情期間改變了人與家庭對於數位使用的狀態,更考驗數位家庭的教養智慧及議題,讓不少家長尤為頭痛,所以此次邀請了Lucian Teo和家長們分享相關經驗。
2022.12.19
吉靜如: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觸法,預防關鍵在於家長的觀察及引導!
吉靜如: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觸法,預防關鍵在於家長的觀察及引導!
少年調查保護官吉靜如(以下簡稱吉官)首先解釋少年法庭的意義,少年法庭全名為少年「保護」法庭,服務對象為觸法或發生曝險行為被警察、學校或社區發現的青少年,當少年進入法庭後會由少年調查保護官介入,後協助評估並給出適當處遇。 而近幾年統計發現,青少年網路上觸法行為最多的是涉及「詐騙」相關的行為,約分為兩類,網路詐欺以及詐騙集團。而其他如網路霸凌、私密照外流等案件數也不斷攀升,讓家長們更加擔心孩子們使用網路的狀況,所以接下來將由吉官帶我們了解觸法少年的型態及建議。
2022.12.13
六指淵: 夢想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斷探索+自主學習」!
六指淵: 夢想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斷探索+自主學習」!
六指淵: 夢想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斷探索+自主學習」! 2022年國語日報做了兒少大未來職業探索問卷調查,統計發現兒少的前三名夢想職業中很多網路有所關連,例如電競選手、工程師及動畫師等,那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夢想有何想法呢?就由此次受邀的來賓知名 YouTuber同時也是《你的夢想可能有點風險》作者的六指淵來跟我們聊聊。
2022.11.24
陳俊元:青少年是個「獨立」的課題,但不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愛
陳俊元:青少年是個「獨立」的課題,但不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愛
家長是不是時常在思考為何青少年都這麼難懂?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解釋青少年是一個變化的階段,而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了解並找出方法去適應,尤其青春期第二性徵是來自於賀爾蒙的變化,這些性荷爾蒙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另外在青春期大腦還沒發展完全,青春期前大腦會產生很多連結,一開始主要是跟興奮性連結有關,會產生很多好奇,而青春期抑制性連結出現,則負責思考,當兩者相遇才可控制大腦。
2022.11.24
許悌蓉:關係資本的累積會成為家長的籌碼!
許悌蓉:關係資本的累積會成為家長的籌碼!
近幾年科技網路使用頻繁,國高中生一人一機已是常態,加上疫情的肆虐使孩子喪失進入校園的機會,兒少改由居家遠距教學,使用網路的時間大幅增長,但網路安全教育的不落實,讓孩子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導致兒少在使用網路上風險遽增,例如個資的曝光、私密照的流傳等案件都是這兩年常見的犯罪類型,相信家長們也都很關注這個議題,這次就由許悌蓉社工督導帶著我們了解孩子的校園生活及網路世界吧!
2022.11.23
戴羽晨:了解孩子是將壞習慣一「網」打盡的關鍵!
戴羽晨:了解孩子是將壞習慣一「網」打盡的關鍵!
疫情下每人接觸網路的時間都大幅上升,而往往「上網時間」會成為家長及孩子間的引爆點,大眾容易將上網連結到沉迷、成癮等議題,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不全然,無論是對大人或小孩而言,網路都是很好補充「歸屬感」及「成就感」的地方,可以快速交友聊天或在遊戲中滿足自己,所以網路與娛樂經常連結在一起。但兒少缺乏大人的自制力,經常出現使用時間過長甚至是成癮的情況,故戴羽晨律師這次就是來和家長們分享如何調整孩子的網路使用習慣。
2022.11.22
曾多聞:數位教養就是在這瘋狂進步的世界裡,持續陪伴孩子面對新的挑戰。
曾多聞:數位教養就是在這瘋狂進步的世界裡,持續陪伴孩子面對新的挑戰。
數位時代來臨後,透過網路發生的兒少剝削及性侵害,更加嚴重且無國界。 2020年的幾大社會案件一直到2021年初的疫情爆發世衛警告兒少3C成癮,後TikTok挑戰失控等,都讓旅美新聞工作者曾多聞認為「數位教養」議題已刻不容緩,且艱難的地方在於家長面對網路時代的各種挑戰無先例可循。 而談及網路安全教育,曾多聞認為「往往不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而是大人的教育不能等」。調查指出,網路上流傳的兒少私密照,大多不是壞人拍的,而是父母拍來曬娃的,但照片卻被有心人是截圖利用。若孩子習慣從小就在網路上暴露自己的隱私,那長大後也容易輕易發表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沒有網路安全的意識,所以作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
2022.07.28
降低接觸網路有害內容風險,家長如何協助孩童?來看新加坡的專家怎麼說!
降低接觸網路有害內容風險,家長如何協助孩童?來看新加坡的專家怎麼說!
為加強兒少網路安全,新加坡政府將加強規範社群媒體平台業者,期望能減低新加坡兒少接觸非法及不當的網路內容。然而,就算擁有當局的政策保障、甚至是法令修改的可能,兒少在使用網路時,可能還是難免會瀏覽到非法、有害的內容,這時家長或監護人,可以如何幫助孩子保護好自己呢?
2022.05.31
顏安秀:培養孩子數位公民素養,由家長帶頭做起!
顏安秀:培養孩子數位公民素養,由家長帶頭做起!
隨著網路科技不斷進步,兒少使用網路時所需具備的數位公民素養也逐漸受到重視,但如何幫助孩子適切的使用數位工具、提升孩子的數位素養,同時又可減少與孩子的衝突?解決這些難題,似乎已成為多數家庭的必修課。 候用校長顏安秀對此便表示,家長可以先想想到底何謂「素養」?傳統上我們好像都覺得,只要小孩成績好、在校人緣佳、不沉迷手機或網路遊戲,且能好好的與父母說話,就是所謂的素養。
2022.05.24
利美萱:愛要怎麼說?面對家有情竇初開的青少年不卡關
利美萱:愛要怎麼說?面對家有情竇初開的青少年不卡關
身處數位時代下的青少年,經常比父母更懂網路世界的運作,也常利用網路查找資訊,或和他人在數位空間建立關係。 而在這種數位元素的加入下,現今孩童情竇初開的年齡,相比於家長所處的年代可能來得更早。過往就有調查顯示,小孩子的初戀發生年齡從2010年的16歲,至2016年時已下降成12歲。
2022.05.24
陳逸玲:關於青少年自拍私密影像,家長該知道的事
陳逸玲:關於青少年自拍私密影像,家長該知道的事
攝影的便利性在近十年來大幅提升,現在幾乎人人只要有手機,就可自拍,且隨著網路社群平台的發展、對於展露身體的界線日趨模糊,讓兒少擁有更多在數位世界展現自己的機會,自拍現象因此更為普遍。 然而,青少年自拍的次數增加,經常也伴隨著兒少性私密影像外流等潛在風險,台灣展翅協會於2018年所統計的一份調查便顯示,全台1.1%的青少年曾自拍裸露影像、9.6%青少年曾收過他人傳來的私密影像,另外也有0.5%的孩子會在將自身或他人影片傳給他人。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