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劉瓊珊:這關係有毒?幫助孩子認識健康的人際網路界線!
身為滑世代家長的你,對於孩子在網路的人際活動有很多的擔心嗎?我們若一昧地阻止孩子上網交友或限制運用社交平台與同儕互動,其實是沒有辦法真正有效地解決孩子需要面對的網路人際課題......
這關係有毒?幫助孩子認識健康的人際網路界線!
身為滑世代家長的你,對於孩子在網路的人際活動有很多的擔心嗎?我們若一昧地阻止孩子上網交友或限制運用社交平台與同儕互動,其實是沒有辦法真正有效地解決孩子需要面對的網路人際課題。練習幫助孩子區辨不健康的網路人際關係互動,才能讓他們學習在網路的人際世界裡減少遭受傷害與被剝削的可能性喔!
留意孩子平常在線上或線下跟誰保持聯繫與互動,有時候仰賴於家長能否在孩子下課後,多陪陪孩子聊天,關心孩子在校生活,而不是只關注孩子的成績或才藝學習,許多家長把孩子的課業成績視為一種孩子在校是否專心學習的指標,但事實上,影響課業與學習動機的因素非常多,例如:孩子與任課老師的互動、在班級上的歸屬感、網路上的人際行為,以及是否有可能出現霸凌、排擠孤立的狀態,都需要家長細心留意。例如:孩子會抗拒去學校上課嗎?孩子會跟你分享班上的互動狀況嗎?
在健康的人際關係原則裡,通常對方不會提出令自己勉強或難以接受的要求,甚至出現「若你不答應,我們就不是朋友」的語言,因為真正在意對方感受的人,是不會讓對方為難或造成對方的負面情緒而置之不理,並且可以尊重對方對自己請求的拒絕。反之,不健康的網路人際關係,常常建立在「你若重視我,就應該要配合我」的互動上,常常讓人感到有壓力、不得不順從的感覺都是缺乏彈性的狀態,例如:晚上一定要上線陪對方打連線電動或是要求對方配合自己外出等,這種勉強讓人不自在、不舒服的感覺,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人際界線。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人際界線,得練習讓我們的孩子知道沒有人能勉強他做出覺得讓他不舒服的事情,例如:被要求提供金錢、常常買零食或禮物送同學、甚至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都得答應,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別因為害怕失去某種關係,就必須妥協與勉強,一旦關係裡有許多勉強自己的感受出現時,就是在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個讓人自在舒適的人際關係,當底線被踩到的時候,心裡頭出現不舒服或怪怪的感覺,都是在提醒我們感受到被冒犯,也請相信自己內心的直覺。
我們需要讓孩子相信,真正經得起考驗的人際關係,是當我們說「不」的時候這段關係也不會因此決裂,大多數的孩子往往在成長中不敢說不的原因,有時候是因為我們把別人的情緒好壞放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覺得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以及害怕說不之後帶來關係被破壞,因此,很多孩子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知道別人希望自己怎麼做?反而形成了模糊的人際界線,一直小心翼翼說話並配合同儕過生活的樣子,作為家長的我們得重新思考,我們寧可教養出一個別人眼中"有個性"的孩子,也不要孩子在成長中辛苦勉強、委屈自己當個「濫好人」的人設。最重要的是,家長平常就要多鼓勵孩子,無論生活中發生什麼事,都可以跟長輩或信任的人討論。陪伴孩子學習在網路世界裡保護自己,方能避免人際關係中的傷害與被剝削的可能性。

作者:劉瓊珊
在雙北地區、桃園區的心理諮商所工作,同時為大專校院兼任心理師、新北社福機構合作心理師,具備諮商心理師督導證照,喜歡探索不同的關係議題,相信改變一直都是從自己開始!練習觀察、反思與改變,回到起點,你可以更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