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專家建議
  • 網路安全指南工具與建議
  • 常見網安議題
  • 影音頻道
  • 教學資料下載
  • 國內外資源介紹
  • 臉書粉絲頁
  • Youtube官方頻道
入口網 兒童版 青少年版
家長版

家長版

入口網 兒童版 青少年版
  • 關於我們
  • 專家建議
  • 網路安全指南工具與建議
  • 常見網安議題
  • 影音頻道
  • 教學資料下載
  • 國內外資源介紹
首頁 > 常見網安議題 > 過度使用有跡可循?有這些徵兆也要留意!
2025.07.18
網路沈迷

過度使用有跡可循?有這些徵兆也要留意!

在這個世代,孩子與網路幾乎密不可分,數位科技的發展確實為他們帶來了便利,無論是學習、交友,還是即時掌握新知,都比以往更加快速、直接……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在這個世代,孩子與網路幾乎密不可分,數位科技的發展確實為他們帶來了便利,無論是學習、交友,還是即時掌握新知,都比以往更加快速、直接。但由美國智庫組織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4年發布的《Why Many Parents and Teens Think It’s Harder Being a Teen Today》調查卻顯示:「有69%的家長和44%的青少年認為,現代青少年的生活比以往更加困難」。雖然仍有29%的青少年表示不確定生活是否越來越艱鉅,但在那些認為「比過去更難」的兒少受訪者中,有人明確指出「社群媒體」是感到困難的關鍵來源之一。像是:「如果你不了解這些,看起來就會很像傻瓜,會被很多人排擠」,又或者是:「社群媒體不是我父母青春時期的社交日常,我覺得他們不需要像我們一樣,『精心設計』自己的形象、努力融入」;另一方面,對於那些認為現代青少年生活「比過去更輕鬆」的兒少來說,「社群媒體」讓人感到輕鬆的佔比是很低的。

 

不可否認,有青少年提到其他造成生活更加困難的原因,例如:外界給予的高期待、政治與經濟的不穩,以及暴力、毒品、霸凌和心理健康等議題。有趣的是,關於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數位生活,根據愛爾蘭網路安全教育組織 (CyberSafeKids)的調查報告:有50%的兒童認為自己「在網路上花太多時間」,有25%的兒童發現自己「很難停止玩遊戲或使用應用程式」,更有22%的孩子表示自己「在網路上浪費了很多時間」。

 

當孩子身處在充滿無限選擇的科技時代,網路本身的吸引力、無聊感、缺乏其他感興趣的戶外活動,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同儕、課業或家庭壓力等等交織下的複雜推力,都有可能成為孩子長時間上網的原因。除了留意孩子上網的時間長短,網路新國民鼓勵家長可以從背後的需求與動機開始,同理孩子的想法,再展開良性溝通。藉由CyberSafeKids的調查,也積極說明了:有時候孩子其實並非對自己的網路使用毫無感覺,而是缺乏支持系統與清楚界線,來幫助自己掌握數位生活。

 

那麼,除了透過裝置中的「螢幕使用時間」、「數位健康與家長監護」等功能來檢視使用狀況之外,又是否有其他行為徵兆可以協助我們或幫助孩子判斷是否過度使用網路呢?依據「The Independent」報導,以下跡象可能代表孩子已經過度使用:

  • 睡眠不足:如果孩子早上明顯無精打采、精神不濟,那麼可能是夜晚過度使用3C所致。
  • 難以在其他活動集中注意力:長時間滑短影音等被動接收內容,可能會讓孩子難以長時間投入其他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動。
  • 放棄興趣或不需要螢幕、網路的休閒活動:對許多孩子而言,使用網路和朋友保持聯繫是日常社交的一部份。但如果孩子不再參與喜歡的活動,或比起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更偏好留在家裡上網,這可能也是一個跡象。
  • 遠離3C時情緒激動:如果孩子因為無法使用而感到煩躁,這可能表示孩子對3C產生了依賴。但於此同時,孩子長時間上網的原因,也可能源自於陷入「FOMO」狀態或遭受霸凌等影響。
  • 長時間坐著使用3C:長時間坐著不動對身心健康皆有不利衝擊,如果你的孩子正這樣做,你可以試著介紹一些能讓他們動起來的遊戲,或者陪伴他們找尋適合的休閒活動。
  • 被動使用大於主動參與:主動是指使用者在「認知」或「身體」上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健身、學習、提升世界觀、展現創造力;而被動則是指使用者在互動的程度上有限,像是:看電視、觀覽影片、漫無目的地瀏覽資訊。因此,如何在被動使用和主動參與之間找到平衡,對成長至關重要。

 

網路新國民小提醒&:科技雖然帶來便利,卻也放大了比較、壓力與干擾。因此,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傾聽自己的身體與情緒、對自己的網路行為保持好奇、誠實與關心,以及擁有思考、選擇、節制的能力,是打造「更健康、有彈性」數位生活的重要環節。當你覺得眼睛酸、心情煩,或連自己都覺得「再五分鐘就好,結果怎麼又滑那麼久」、「常常為了回訊息、玩遊戲,而耽誤重要進度、推掉現實生活中的邀約」,又或者是「不滑手機就不知道要做什麼」,那也許就是值得停下來,重新檢視數位生活的時候囉!

 

 

參考資料來源:

Pew Research Center丨Why Many Parents and Teens Think It’s Harder Being a Teen Today

CyberSafeKids丨CyberSafeKids & National Parents Council Launch ‘Same Rules Apply’ Campaign

The Independent丨Is your child spending too much time online? Here are the warning signs

新北市衛生局丨為什麼孩子會網路沈迷?

延伸閱讀:

FOMO錯失恐懼是什麼?認識青少年網路社交新危機

總是怕錯過、跟不上話題,還是IG一定要滑完?原來我可能是FOMO了?!
回列表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家長版 家長版
服務電話: 02-25621233
傳真號碼: 02-25621277
劃撥帳號: 17927432
服務信箱: ecpattw@ecpat.org.tw
服務地址: 104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26號4樓之5
衛生福利部公益彩卷回饋金
2020 ECPAT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A-cart網頁設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