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為青少年改進的提醒功能:也許每晚告訴自己「再看一集就好」的你也很需要
在科技無所不在的今天,父母與孩子一樣,大多皆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數位世界中摸索與前進。身為家長,我們往往擔心孩子在網路上花太多時間、看太多影片、失去與人交流的機會,甚至影響睡眠與心理健康。但在孩子睡著後,好不容易有「Me Time」的你,是不是也經常在深夜對自己說「再看一集就好」?手機一滑、戲劇一追,就跟馬拉松似的看了好幾個小時呢?在這個人人都離不開螢幕的時代,由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主導的《How and when screens are used: comparing different screen activities and sleep in Norwegian university students》研究顯示:在床上看螢幕的時間越長,出現失眠症狀的可能性就越大,睡眠時間也越短,看螢幕的時間每增加一小時,失眠風險就會增加59%,睡眠時間也會減少24分鐘。無論何種活動,在床上看螢幕的時間增加都與睡眠品質下降有關。
同時也是「使用者」的我們,亦需要時刻留意自身與數位裝置、媒體的關係,共同參與才能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的作息與生活習慣喔!依據YouTube Official Blog近年來的文章顯示:雖然YouTube自2018年起即推出「休息」和「就寢時間」提醒功能,但為了打造更適合青少年的安全體驗,YouTube調整了以下數位健康工具,希望能夠協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觀看習慣。
- 「休息」和「就寢時間」提醒功能:以全螢幕形式出現在短影片和長影片中,對於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年幼兒童預設為「啟用」,預設為每60分鐘提醒一次休息時間。
- 「停用自動播放」功能:自動播放功能雖然可以讓使用者更輕鬆地決定接下來要觀看的內容,但對於透過Family Link監管的帳戶,家長可以決定開啟「停用自動播放」。
- 影片上傳預設為「私人」:對於年齡在13歲至17歲之間的創作者(或用戶所在國家/地區適用的同意年齡),其上傳之影片預設為「私人」以控制影片出現的位置和誰可以觀看,但如果用戶願意,可以透過選擇更改此設定。
而誠如前述所言,事實上不只有青少年,家長也需要學習建立自己的「數位界線」。所以「休息」和「就寢時間」這兩項提醒功能,不僅適用於青少年和年幼兒童,更是所有成人使用者的自律工具。如果你曾陷入無止境的「再看一集就好」深夜漩渦,不妨試著往下看看如何開啟這些提醒功能,也許能幫助你走向健康作息,協助你逐步建構出更有意識、健康的觀看文化喔!
手機版操作步驟:2招帶你開啟提醒功能
u第一招:從「設定」前往開啟
Step1:開啟YouTube應用程式>>點選右下角個人中心的「個人資料相片」
Step2:點擊右上角的「設定」>>點選「
一般」前往開啟
Step3:輕觸「提醒我休息一下/提醒我就寢時間到了」旁的「切換按鈕」>>當圖示轉變為「
」即代表成功開啟
Step4:選取「提醒頻率/就寢開始和結束時間」>>點擊「完成/確定」以完成設定
u第二招:從「已觀看時間」設定
Step1:開啟YouTube應用程式>>點選右下角個人中心的「個人資料相片」
Step2:將頁面下滑至最下方>>點擊「已觀看時間」前往開啟
Step3:輕觸「提醒我休息一下/提醒我就寢時間到了」旁的「切換按鈕」>>當圖示轉變為「
」即代表成功開啟
Step4:選取「提醒頻率/就寢開始和結束時間」>>點擊「完成/確定」以完成設定
網路新國民小提醒&:如果想要等到影片結束後,再顯示就寢時間提醒,可以在「Step4:選取『就寢開始和結束時間』的視窗裡」,同步勾選「等當下觀看的影片結束後再顯示提醒」,就可以避免被影響觀看體驗喔!
參考資料來源:
Continued support for teen wellbeing and mental health on YouTube
Safer Internet Day: Supporting teen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on YouTube
Safer Internet Day: Empowering teens and parents with tools to support wellbeing
睡前看一小時螢幕增 59% 失眠風險,入睡前 30 分鐘應停用手機電腦
Google Help丨設定就寢時間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