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帳號的偽裝術?破解社群媒體上的虛假身分!
在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孩子們的生活不僅與數位世界緊密相連,網路的匿名性更使得數位環境暗藏許多潛在風險。而其中一個值得大家留意的便是「虛假帳號」,虛假帳號不但有可能用來散播不實資訊、試圖影響輿論或製造混亂,也可能透過各種手段,竊取他人的個人資訊並用於非法目的。此外,虛假帳號也有機會被用來傳播謠言、謾罵或威脅,以致孩子陷入網路霸凌危機,甚至可能遭有心人士偽裝成親友、商家或官方機構,進而誘騙孩子提供個人資訊、金錢或私密影像。
依據英國研究員Stacy Jo Dixon(史黛西喬迪克森)所發佈的《Facebook:fake account removal as of Q3 2024》報告:即便Facebook在2019年第一季度於該社群媒體平台刪除約22億個虛假帳戶,已創歷史新高,然而在最新的2024年第三季度裡,Facebook最終仍對11億個假帳號採取行動。可見社群媒體平台雖然可以幫助使用者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分享生活、記錄生命中的重要時刻,但這樣的服務卻也成為虛假活動和潛在有害內容的目標。
同時,即使社群媒體平台背後的公司皆會制定「社群守則」,用以規範網路上允許和不允許的行為,並盡可能針對具有惡意意圖或試圖造成傷害的虛假帳戶進行刪除行動。但使用者若只依賴平台的社群守則、刪除行動,恐怕還是無法完全遠離網路陷阱,家長們仍須主動出擊,積極與孩子們共同學習網路安全知識、了解假帳號的特徵,才能有效保護自身與孩子們的網路安全。在「Digital Detectives: Teaching Kids to Identify Fake Facebook Friends」、「Tracking Down Fake Social Media Accounts」等文章裡曾提及,如果帳戶具有以下任何跡象,可能都是值得大家多加留意的。
- 個人檔案頁面:
- 使用者名稱:添加底線、標點符號或額外空格建立成獨特的使用者名稱;或試圖模仿合法帳戶,像是替換相似字符、添加、刪除一個字母,皆為虛假帳戶常見的手段。
- 官方驗證標章:雖然並非所有公眾人物都會獲得社群媒體平台授予的「官方驗證標章」,例如:Facebook臉書推出的藍勾勾認證,但若發現某個社群媒體帳號似乎是由名人、有影響力的人或知名品牌擁有的,請先檢查其使用者名稱旁邊是否有官方驗證標章。
- 頭像:個人資料的頭像使用預設圖片,或是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的圖庫素材照片,模糊、低解析度、遭篡改或不合時宜的照片也可能是重要提示。
- 個人資料:個人資料的資訊稀疏、模糊、不完整、不一致或仿冒熟悉的朋友,如果帳戶是最近創建且沒有任何發佈歷史,則很有可能是假的。
- 好友列表:明顯沒有聯繫的隨機好友請求,同時好友列表缺乏共同朋友。
- 追蹤者:如果一個帳號有很多追蹤者,但關注的人很少,或是關注的帳戶數量遠遠超過其追蹤者數量,則表示該帳戶有可能是使用自動追蹤,以期待因此獲得追蹤者的虛假或機器人帳號。
- 使用者行為:
- 對方嘗試透過大量訊息、按讚、評論與你產生快速或過度互動
- 發文習慣不穩定,例如:長時間不活動,然後突然活躍起來。
- 經常分享通用、轟動、釣魚式標題的貼文,包含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產品、禮物、現金、服務或機會,同時貼文內容若有使用糟糕的語法或不尋常的語言,也可能表明是假帳號。
- 在其他人的貼文上留下相同或類似的評論,像是要求人們投資或訂閱一個可疑的頻道,那麼這很有可能是虛假或機器人帳戶。
參考資料來源:
Stacy Jo Dixon丨Facebook:fake account removal as of Q3 2024
Digital Detectives: Teaching Kids to Identify Fake Facebook Friends
Bosco Legal Services丨Tracking Down Fake Social Media Accounts
Teaching Kids to Recognize Fake Accounts and Online Impersonation
A Guide to Detect Fake User Accou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