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在YouTube看見和我相似的生成式AI內容?提出申訴這樣做!
在資訊滿溢的時代,科技發展的步伐不僅一刻不停,人類對AI人工智慧的想像更是從未停止。過去,人們總是從描繪未來藍圖、預言、警示和反思的AI電影作品中,尋找「人工智慧」如何改變我們生活的線索。然而,當觀眾跳脫劇情和主角的視角後,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AI之於人們而言,仍舊保持著距離感。
微軟公司創辦人之一比爾.蓋茨曾說過:「技術的進步是基於讓它適應你,因此你可能根本不會真正注意到它,所以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著ChatGTP、Midjourney、Gemini、Microsoft Copilot等普及型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相繼問世,AI早已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科技,反而更像是家用、工作和娛樂層面的實用助手。在「美首席大法官:AI對司法好壞參半」一文中曾提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在2023年年終報告指出,AI顯然具有巨大的潛力,讓人們更易獲取關鍵訊息。AI可能增加貧窮訴訟當事人訴諸法律的機會,並協助法院更快、更便宜地審理與解決案件,但它也有可能虛構事實、侵犯隱私,導致律師在法庭文件中引用不存在的法律案例。
而生成式人工智慧能夠創造的不僅僅是對話、文章、故事等文字語言,透過適當的指令和引導,所快速生成的音訊、逼真圖像和影片,更是它的拿手好戲。但這也使得AI在協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之餘,反應了使用者不再能輕易地說出「沒圖沒真相」,也不再能將圖像、影片作為直接探查真相的線索之一。
面對生成式AI帶來的新興風險,在全球擁有廣大用戶的「YouTube」不但陸續祭出「揭露要求」及「新內容標籤」等措施,根據「YouTube用戶可投訴AI內容,申請移除模擬臉部、聲音等隱私資訊」一文:YouTube已更新政策,允許用戶基於隱私權遭侵犯為由,主動請求移除模擬其臉部或聲音的AI生成或其他合成內容。
而值得留意的是,除當事人為弱勢人士、已故、無法使用電腦或網際網路,抑或是由父母、法定監護人、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聲明外,YouTube將僅受理第一方聲明,不接受丈夫、妻子、表親或兄弟姊妹等其他家庭成員、同事員工、公司等第三方代為提出要求。且針對爭議內容,YouTube仍會考量以下多項因素,才會進一步考慮是否要予以移除。
& 內容是否經過變造或合成
& 是否向觀眾揭露內容經過變造或合成
& 是否可明確識別當事人
& 內容是否逼真
& 內容是否含有搞笑模仿、諷刺或其他公眾利益價值
& 內容中是否出現公眾人物或知名人士從事敏感行為,例如犯罪活動、暴力,或是代言產品、為政治候選人背書
YouTube隱私權申訴程序(點此連結)
- Step1:進入隱私權申訴程序頁面後,點擊「繼續」>>點選「我仍然想要提交隱私權申訴」
- Step2:已確認無法與上傳者取得聯絡後,點擊「繼續」>>點選「我已詳閱《社群規範》」
- Step3:了解若提交不實指控、濫用申訴程序可能會導致帳戶遭停權後,點擊「繼續」>>頁面下滑至最下方,點選「檢舉變造或合成內容」
- Step4:依序填妥「全名、是否代表他人提交申訴、國家/地區、電子郵件地址」等必要資訊
- Step5:下拉選單點選「檢舉內容總數」>>依各項檢舉內容選擇「影片/頻道/留言」等內容類型
- Step6:依內容類型鍵入相對應之「影片網址、時間戳記/頻道網址、個人資訊出現在頻道何處/留言網址」
※ 備註:若要檢舉的是整個頻道,那麼回報影片網址則為非必填資訊。 - Step7:在說明欄位詳細說明對方如何運用AI或其他方式,變造/生成類似你外表或行為的內容。如檢舉內容含「留言」類型,請記得同步提供留言者的使用者名稱。
- Step8:在說明欄位描述你在影片中的外表、穿著或正在進行的動作,以利YouTube團隊區別你與影片中的其他人。
- Step9:若為變造內容,且你有佐證資料,可以超連結方式提供。
- Step10:依序填妥「法律宣誓、數位簽名、簽署日期」>>點選「提交」完成YouTube隱私權申訴程序
圖片來源:Image by freepik
參考資料來源:
未來的預言都在這些作品裡?盤點影史10大關於AI人工智慧最經典的電影
YouTube 用戶可投訴 AI 內容,申請移除模擬臉部、聲音等隱私資訊
YouTube 隱私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