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霸凌的「都市傳說」?那些你沒想過的隱藏傷害!
在高度互聯的數位時代,網路不僅成為資訊交流、社交互動、工作學習的重要平台,更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帶來無限便利,卻也潛藏著難以預測的風險,而其中令人擔憂的,莫過於有可能延伸使用者現實生活、社交圈、職場等各個角落至虛擬世界的「網路霸凌」。依據《雲云科技董座砍死技術長 離職長文曝光:被公開羞辱、霸凌》、《義大世界處長霸凌連環爆 離職員工揭惡行》等文章顯示:今年才過三個月有餘,台北信義區的雲云科技(CuboAi)公司,以及南臺灣規模最大的主題遊樂園區「義大遊樂世界」即相繼傳出疑似職場霸凌的事件。受害者提到自己不但被公開羞辱,在「義大遊樂世界職場霸凌事件裡」,更有離職員工透露因背負極大的壓力以致體重驟降,甚至需要至身心科尋求專業治療。
可見近年職場霸凌事件不但頻傳,無論是在公部門或私人企業裡,亦可能是屢見不鮮。依據《Workplace Cyberbullying: What It Is and How to Identify It》一文:令人感傷的是,網路霸凌並沒有隨著「青春期」一同結束,反倒有可能隨著年齡增長,日益入主工作場所、造成壓力、孤立,並損害員工的心理健康。你能分辨戲弄與霸凌之間的差異嗎?有時即便長大成人,人們也可能在無意之間失了開玩笑的分寸,打破尊重的平衡。這時由CyberB.A.A.A.P.提供的以下範例,就能幫助你進一步思考喔!
- 什麼是「戲弄」:是一種在輕鬆、不嚴肅而愉快的心情狀態,彼此不失尊重、有來有往、相互對等,沒有傷害意圖前提下的行為。
- 什麼是「霸凌」:旨在恐嚇、羞辱或孤立某人的故意、重複行為。
這些令人震驚的社會事件,事實上僅是冰山一角,假使用者將他的惡意藉由網路或現代科技延伸至虛實交會的數位環境裡,像是:以匿名或虛假帳號在社群媒體上惡意攻擊、散布謠言、公開他人私密資訊,又或是在即時通訊軟體裡,以文字、圖片或影片等方式辱罵、嘲笑,故意將他人排除在群組或活動外等。在日積月累之下,如此的惡意不乏會對受害者造成心理創傷,也可能導致社交退縮、學業或工作表現下降。
而各種隱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網路霸凌,可能遠比你我想像中的更加複雜,在《The Hidden Threat: Cyberbullying in Remote Work》一文裡曾提及:公開羞辱或排擠是比較明顯及常見的形式,但其他較少討論的包括……
- 電子郵件的公開羞辱:濫用「全部回覆」或「群發功能」以挑出、放大個人錯誤或在整個團隊面前批評、嘲笑。
- 線上會議操作:在線上會議期間,故意打斷某人的發言或將他的麥克風設為靜音。
- 故意延遲回覆或破壞工作:忽略訊息、電子郵件以擾亂工作流程,或刪除Google Docs等共享平台上的工作。
網路新國民小提醒&:網路霸凌對人們所造成的心理影響是深遠的,除了會降低幸福感,引發慢性焦慮、憂鬱症等長期情緒困擾,也可能導致社交退縮、工作表現下降或影響睡眠模式,若你留意到這些具有針對性、重複性的行動已讓你身陷在壓力、焦慮或有害氛圍,感到受傷、沮喪或不知所措都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向值得信賴的同事、朋友或心理師尋求支持,同時衛生福利部為促進青壯世代的心理健康,更推出「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補助至114年12月31日前,15-45歲的朋友,每人3次的心理諮商費用喔!詳情可至延伸閱讀看更多!
參考資料來源:
Workplace Cyberbullying: What It Is and How to Identify It
The Hidden Threat: Cyberbullying in Remote Work
The 5 Critical Mental Health Impacts of Workplace Cyberbullying
Emotional Resilience: Coping Strategies for Victims of Workplace Cyberbullying
延伸閱讀:
衛福部「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8月1日正式上路!電子地圖同步上線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