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上班vs.朝九晚五,如何引導孩子做出最佳選擇?
在疫情「零接觸和遠距」的訴求,以及科技躍進的加成下,人們的工作型態不僅愈加多元,彈性、時間和地點不受限制的數位遊牧式工作,更受到許多人青睞及嚮往。相較於傳統提供穩定收入和實務經驗的實體定點工作,有如「全世界都是辦公室」的遠端模式不但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機會,同時也為數位遊牧民族帶來接觸不同文化、融入當地日常的契機,能夠在自由安排工作和生活之餘,提升、培養自我紀律、與拓展生命視野。
依據《數位游牧簽證正式上路 最長可停留台灣6個月》、《台灣吸引數位遊牧人才放寬停留時間最長6個月 符3條件之一可申請》等文章顯示:根據估算,全球不僅至少有3500萬名數位牧民,國家發展委員會更為了吸引全球人才匯聚台灣,在2025年1月正式推出「數位遊牧簽證」,以開拓更多攬才空間,達到促進台灣地方旅遊、經濟、觀光的效果。可見利用網路技術在世界各地工作的數位遊牧風潮,並未因疫情趨緩而有退燒跡象,在移民顧問公司Global Citizen Solutions公佈的《Global Digital Nomad》報告裡,反倒提及數位遊牧主義在COVID-19大流行之後,凸顯了遠距工作的可行性和好處,因而獲得人們極大的關注。
然不論是數位遊牧式,抑或是實體工作,皆各有其利弊優缺。看似彈性、自由的數位遊牧模式,有可能會因缺乏人際互動、固定的社交圈,而較容易感到孤單,同時也需要穩定快速的網路環境、良好的時間管理與自我紀律,才能夠保持工作效率;而可以提供穩定收入、完整社會保障、培訓及晉升機會、實務經驗和資源的實體工作,雖有其不可取代性,但通勤時間成本、易被環境與人為因素打擾、處理職場人際關係、加班、應酬等文化,也有機會影響職人對於實體工作的滿意度。
這樣的趨勢可能會使得身為家長的我們,在鼓勵孩子思考自己喜歡做什麼、擅長什麼之餘,亦能利用職業諮詢網站、職場論壇等網路資源,以獲取各種職業的優缺點、所需技能和發展前景等資訊,而透過參與各式實際體驗活動,同時也能提供孩子試探的機會,以此找到最適合的未來發展方向。家長除了能以開放的心態,協助孩子探索各種可能性,由鄭翔好諮商心理師所撰寫的《把握暑假時光,陪伴孩子探索職涯》一文裡(點此連結),亦曾提及:「探索後,最重要的是別忘了和孩子一起梳理經驗」,並提供了以下問題,幫助你看見孩子找到的喜好與熱情!
- 你覺得「實際體驗」跟「原本的想像」有什麼不同嗎?
- 你最喜歡的是哪個部分?
- 哪些你不會想再參加(刪去法)?哪些你會想更多了解與嘗試?
- 如果排出最喜歡的前三名,分別是什麼?因為?
& 網路新國民小提醒: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人們的職業類別與工作型態不僅隨之百花齊放,亦皆有其獨特魅力。而孩子的職涯探索與規劃向來並非能一蹴可幾,所以除了可以依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提供適當引導,學習尊重孩子的選擇、容許孩子在過程裡可能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目標,並鼓勵對方保持好奇心,樂於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喔!
參考資料來源:
台灣吸引數位遊牧人才放寬停留時間最長6個月 符3條件之一可申請
Global Citizen Solutions丨Full Report: Global Digital Nomad
把握暑假時光,陪伴孩子探索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