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宜芳:別人的人生更精彩?擺脫社群媒體焦慮
別人的人生更精彩?擺脫社群媒體焦慮
「老師,有人在IG上面匿名罵我…我現在真的很不想來上學」
「老師,XX在背後偷臭我!他們還建了一個沒有我的群組,排擠我。」
「老師,我不知道為什麼他最近常常已讀不回,他上次還在IG限動上面說『那個人可以不要這麼煩嗎?』我覺得他就是在說我…」我看到她的手腕上有割腕的痕跡。
十年前,隨著網路普及與智慧型手機問世,人類進入前所未有隨時隨地都能上網的時代,人手一機,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看影片、滑IG臉書、找朋友…。手機讓我們生活便捷,當我們沉迷於網路,為什麼卻感到越孤獨、空虛?
網路除了帶給孩子更多的人際困擾,近幾年,我在國中教育現場,處理更多關於網路霸凌(甚至是匿名攻擊他人)、詐騙、網路交友、傳裸照換遊戲點數、裸照被散佈、和不同網友約炮、被網友性騷擾或性猥褻…等,這些都是近幾年開始發生的事件。
最近有個爸爸有感而發地跟我說︰「我覺得現在孩子的問題,好多都是網路造成的!」
我也這麼認同!我們的孩子生活比以前富足,卻比以前更不快樂…孩子問題的類型在從早年外顯行為,轉變成人際退縮、網路沉迷、學習低落等。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我認為就是網路。
孩子因為網路社群導致人際困擾、網路成癮、手機管教問題,而引發各種負面情緒甚至親子衝突,是許多世代家庭正在面對的難題。
當我們享受網路的便利性,為什麼卻感到更孤獨、空虛、甚至嫉妒?
1.將自己的不足,投射到虛幻的網路世界中
其實,因為網路太過於虛幻,我們常會不小心把自己的不足、心裡最脆弱、最渴望卻又得不到的部分,投射到網路世界中。
我之前遇到一位大學生,他的成績是班上前幾名,也有穩定交往的女朋友,還是社團的重要幹部。但因為過去人際上的挫敗經驗,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個不夠有吸引力的人。他焦慮又低落的告訴我,當他的po文很少人回應,或是看到別人得到很多讚,就會感到更加自卑、認定自己真的是個沒有吸引力的人。
但他真的是沒有吸引力的人嗎?按讚數真的等於魅力嗎?其實,我們只是把自己的不足給投射到虛幻的網路世界而已。
因此,缺愛的人拚命網路交友、試著從一個又一個的網友中,找到真命天子,然後不斷遇到只想約砲、借錢的渣男。擔心錯過別人限動的孩子拚命follow別人、轉發別人的限動,但卻仍然非常焦慮。內心空虛茫然的人,用追劇消磨時間,看完卻更加空虛。下班想放空的人不知不覺花了兩三個小時滑手機、看了一堆人的動態和短影音,卻無法真正感到放鬆。
2.大量失真且過度美化的照片和影片,使青少年覺得自己不夠好
青少年最關鍵的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簡單來說,就是知道自己是誰、喜歡自己、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在青少年還在努力長出自我認同時,他們的每則貼文都有按讚數、身處充滿評價的世界,孩子對自己是否被關注更加在意,可能會花更多時間在化妝、自拍、修圖,到每個地方都要打卡。
而青少年長期瀏覽網路上大量失真且過度美化的照片和影片,可能會感到自慚形穢,甚至嫉妒他人。
看著別人的好,想到的卻是自己的不夠好、不夠美、不夠有吸引力,甚至感到自卑,不看卻又擔心無法融入團體,而不得不看。因此,我們的孩子比以前更難肯定自己…
3.網路使虛擬與真實失去界限
以前我們的人際關係,放學就可以休息。但現在,很多青少年的人際關係,現實世界和網路社群都得經營!
在現實人際關係中,我們真實的與他人互動,因為我們親耳聽到對方說的、看見對方的非語言訊息,我們可以真實地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感受到被愛、被重視。
但在網路世界中,連我也不只一次覺得朋友傳給我的訊息好像不怎麼熱情、甚至有點冷淡;當我的po文得到很少回應時,我也會心情低落,覺得別人憑什麼可以得到那麼多關注!而且,當晚上收到主管的訊息,你是否不得不回呢?
如果連大人都容易被網路所控制、甚至感到困擾,那這些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呢?以下提供三個大方向︰
1.手機從小必須有限度的開放,一天半小時或一小時,不輕易把手機送給孩子(不然你就收不回來了!)
2.當國中或高中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的那一刻起(越晚越好),他需要學會自律、自我控制。
3.現實生活中的「歸屬感」、「成就感」是終極解方,你們的親子關係是關鍵!
4.幫助孩子找到「自我認同」︰不是所有孩子課業、人際都好,而你怎麼看孩子,深深影響孩子怎麼看自己。因此,孩子做的各種小小的好,例如︰很會察言觀色、很願意幫忙、做家事很勤快…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事,都值得你好好肯定孩子!
而身為大人的我們,終極解方是「自我覺察」,當你能從不斷滑手機的循環中,停下來想一想,什麼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就能為自己選擇網路上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不再被網路綁架。
作者:蔡宜芳
專業訓練背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心理學組碩士,國家高考諮商心理師
108年度若水學堂「家庭治療師培訓課程」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訓練課程共60小時
藝術治療相關課程共72小時
因為高中念了第一志願的音樂班,經歷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懷疑。大學念了輔導諮商,重新找到自我認同,找回那個快樂的自己,也因為走過這段歷程,更能理解個案的痛苦和掙扎,能陪個案走得更深。
有六歲和三歲的女兒,從她們身上發現哈哈大笑是多麼簡單的事。喜歡小王子說的:「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唯有用你的心。」相信「無論發生任何事,都無損於你生命本質的美好。」
曾服務的場域有高中職、社區機構、精神病房,現職為國中專任輔導教師。也是親子天下、未來Family、媽咪拜、女人迷的專欄作家。
各單位親職講座、表達性藝術治療紓壓工作坊、自我肯定講座講師,帶領講座、工作坊超過三百場。著有《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先陪伴,再教養:讀懂孩子不愛念書、手機滑不停背後的困境,校園心理師給青春期父母的27則心法》。
【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Facebook粉絲專頁(點此連結)
【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痞客邦部落格(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