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穎:對於犯錯的孩子,責罵不等於關心!
青少年常見的「詐騙」
陳振穎主任分享幾種青少年常見的詐騙手法。首先,在「社群平台」高奢但低價的商品容易吸引青少年購買,例如iPhone賣台幣五千還宅配到府,青少年就會匯款;再者,是「交友軟體」上被網友要脅錢財,例如跟少年表示幫派身分,以傷害脅迫少年就範;最後,以「高薪工作」吸引青少年應徵,但實際上是想騙取青少年的錢財、隱私甚至從事犯罪。
其中,「車手」是青少年在詐騙集團中常見的角色,主要負責到ATM領取贓款,因監視器的普及加上作業流程較繁瑣,屬於風險極高的工作。而「車手頭」屬於第二線聯繫的角色,在集團中還有分組及小組長,是個有規模的犯罪組織。陳振穎主任分享到只有少數的青少年可以獲得酬勞,大多數孩子其實在當下就會以詐欺案現行犯被逮捕,並面臨保護管束或假日輔導等懲戒。
其實「青少年都知道詐騙有風險」,但詐騙集團常以「高報酬」、「一次性」、「未成年無刑罰」等話術引誘孩子從事觸法行為,並藉機使青少年無法脫離集團的掌控,只能不斷在詐騙行為中輪迴。
青少年接觸詐騙的因素
許多家長不理解孩子為何會接觸詐騙,但其實這些資訊都隱藏在生活中,社群平台、同儕群組等都存在詐騙資訊,甚至因為網路的發達,使範圍跟連結性更大,同時也使家長更難察覺。
而陳振穎主任也將吸引因素分為三點,第一,青少年可從團體中獲得「成就感」,順帶增添生活的刺激及打發時間;第二,是「酬賞」,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可以從事的工作不多,而詐騙集團卻無年齡限制且酬勞豐厚;第三,是「工作性質」,現在的孩子工作抗壓性較低,無法接受高勞力的工作,進而選擇詐騙行業。
同時,大多觸法青少年是因缺乏家長良好的對待經驗,所以「情緒腦」非常發達容易衝動行事,若這時詐騙集團又可以讓青少年產生歸屬、認同感,青少年就會將詐騙團夥當作「重要他人」,進而加深兩者間的連結。
協助涉罪青少年的方法
面對已涉入其中的孩子,陳振穎主任認為很難立即協助孩子脫離,建議以行為「意圖」作為切入與青少年溝通,他表示許多青少年的意圖是好的,只是用錯地方,舉例來說,他會引導青少年思考除了車手外,還有哪些工作可以滿足成就感等。陳振穎主任建議將已接觸幫派的孩子視為「大人」對話,這類的青少年已接觸成人世界,所以思想或行為較難扭轉,需要給孩子「時間」適應。同時,提醒家長去了解青少年選擇犯罪背後的成因,別將焦點都放在錯誤行為上,而忽略孩子行為背後或許是好的意圖及能力。
陳振穎主任表示許多觸法的青少年都未能在原生家庭獲得被愛與肯定的經驗,所以轉向其他地方滿足需求,但其實孩子要的很簡單只是想「被看見」,同時,陳振穎主任也提醒家長「責罵不代表關心」,一味責罵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
現在的青少年除了網路刺激外,再無其他生活刺激,所以陳振穎主任認為可以讓孩子嘗試更多元的活動,陪伴他們做興趣探索,讓青少年在「人際互動」建立良好的經驗及連結,以青少年為主體,讓孩子感受被看見同時擁有「可控感」,進而建立自信心及成就感。
家長應對青少年犯罪議題的方法
陳振穎主任強調「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長過程和感受,給予適當的支持和關懷,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讓孩子有安全且開放的環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困擾,並與孩子討論行為背後需要付出或承擔的結果以及基礎的法律概念,協助孩子重新評估行為的價值判斷。同時,家長也應該關注孩子的人際關係和社交環境,確保他們接觸到正向的價值觀和行為模範,並給予適切的引導和教育。
🎧 Podcast<青春怎麼辦>:https://open.firstory.me/user/ecpattaiwan/platforms
對於我們或網路相關議題有疑問,都可以到 Web885 詢問我們呦 ❤
🚩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eb885helpline
🚩 網站連結:https://www.web885.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