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靜如: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觸法,預防關鍵在於家長的觀察及引導!
【數位教養不卡關】S2E05線上親職講座系列二-青少年的觸法黑洞 ( 吉靜如 / 少年調查保謢官 )
吉靜如: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觸法,預防關鍵在於家長的觀察及引導!
少年調查保護官吉靜如(以下簡稱吉官)首先解釋少年法庭的意義,少年法庭全名為少年「保護」法庭,服務對象為觸法或發生曝險行為被警察、學校或社區發現的青少年,當少年進入法庭後會由少年調查保護官介入,後協助評估並給出適當處遇。
而近幾年統計發現,青少年網路上觸法行為最多的是涉及「詐騙」相關的行為,約分為兩類,網路詐欺以及詐騙集團。而其他如網路霸凌、私密照外流等案件數也不斷攀升,讓家長們更加擔心孩子們使用網路的狀況,所以接下來將由吉官帶我們了解觸法少年的型態及建議。
網路詐騙的樣態
吉官表示「網拍是商業活動,當有交易爭議時,孩子可能涉及刑事、民事責任」。一旦發生糾紛在刑事上可能造成「詐欺」,圖片跟實體不符、不清楚如何退貨或鑑賞期等,都會導致事態升級,甚至有些孩子還會涉及恐嚇對方,使事件失控變成民事糾紛。吉官表示此類案件再犯率很低,青少年都會表示不再犯,但這不是保護官們要的結論,吉官認為青少年想網拍是需要被鼓勵的,這代表「孩子開始學習商業行為或是獨立自主的金錢控管」,家長必須適當的引導,而不是一味的阻止,這樣可能會造成一位企業長才的消失。
而哪種孩子會進入詐騙集團?吉官表示「每個人都有機會!」孩子有可能收到詐騙訊息,以不需勞健保且彈性工作等,吸引青少年加入組織。也有孩子受同儕影響而加入工作。所以吉官認為「網路」及「同儕」是青少年進入詐騙集團的兩個重要管道。
詐騙集團控制手法
集團大多鎖定國高中生甚至國小。當孩子看到同學被帶去所謂的「開副本」,如處私刑、傷害及恐嚇家人等,會讓青少年不敢離開並遵守犯罪集團的「教戰手冊」。但吉官強調「組織只是虛張聲勢!」,如果敢動手就先用手機錄音錄影,接下來就有司法單位做相關的處置,但若青少年不願意告發只會讓組織得逞,更容易使少年深陷當中。
未成年人進入司法體系的程序
少年法庭大多數的來源自警政單位,或由學校、社福機關請求,到少年法庭後調查官就會介入,由調查官會進行家訪、蒐集資料,綜合評估青少年的處境,開庭後的處置同樣交由少年保護官執行,給青少年們在成年前的協助與輔導,讓青少年有機會回歸社會重新開始。
兒少性剝削、性私密影像外流現況
兒少性剝削案件也是近期高居不下的新興觸法類型,此類案件與兩性議題、霸凌問題及個人私密問題都有關聯。常出現的種類有三,第一種是現在校園最常發生的「偷拍」,例如畢業旅行偷拍洗澡、廁所偷拍等;第二種「情侶互傳私密照」,在分手後孩子為了報復而公開;第三種「網路上騙裸照」,謊稱網戀、經紀人徵女團及藝人,哄騙孩子拍攝身體作為面試,然後將照片散布出去。
吉官希望家長可以告誡孩子們若收到私密訊息別因慾望或好奇而選擇觀看,無論如何觀看就是對被害者的二次傷害,且若孩子分享或轉傳就會構成「散布」及「猥褻」等罪責,所以家長需要多加關注。
青少網路界線沒掌握,個資保護意識低
少年有時會以「忠誠」與網友建立關係,但有心人會以不同方式揣測更多的個資,然後可能就會進一步騙照片並進行威脅及控制。另一種可能是有心人說要協助找工作,藉機騙取個人證件,再以少年身分建立假帳號,使用人頭進行詐騙。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可能出現在網路上暴露個資或類似行為時,應多關心、協助孩子,滿足孩子的需求或接住情緒,藉此降低孩子受騙的機會,這也是吉靜如保護官所說「不要輕忽孩子提出的訊息!」的含意。
給父母的提醒
吉靜如保護官表示「家庭因素」確實是青少年觸法行為很大的原因,一般人會認為說發生觸法行為的應該都是比較弱勢、脆弱的家庭,但在比較「都市型」的區域較不同,從實務工作上觀察脆弱家庭在的少年發生觸法行為是存在的,但並沒有大量到涵蓋全部觸法少年,實際上也有很多是高經濟家庭的青少年觸法,而
回過頭檢視少年家庭經常會發現父母在管教上的盲點,所以提醒家長:
1. 勿輕忽孩子在學校發生的大小行為。
2. 勿過度保護孩子,而忽略教育孩子的重要,隱藏危機待成年爆發會更危險。
3. 面對問題、正確管教,讓孩子學會處理問題,孩子挫折會越少,更能因應日常生活危機。
欲觀看完整影片,歡迎前往台灣展翅協會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