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專家建議
  • 網路安全指南工具與建議
  • 常見網安議題
  • 影音頻道
  • 教學資料下載
  • 國內外資源介紹
  • 臉書粉絲頁
  • Youtube官方頻道
入口網 兒童版 青少年版
家長版

家長版

入口網 兒童版 青少年版
  • 關於我們
  • 專家建議
  • 網路安全指南工具與建議
  • 常見網安議題
  • 影音頻道
  • 教學資料下載
  • 國內外資源介紹
首頁 > 專家建議 > 陳俊元:青少年是個「獨立」的課題,但不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愛
2022.11.24

陳俊元:青少年是個「獨立」的課題,但不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愛

家長是不是時常在思考為何青少年都這麼難懂?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解釋青少年是一個變化的階段,而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了解並找出方法去適應,尤其青春期第二性徵是來自於賀爾蒙的變化,這些性荷爾蒙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另外在青春期大腦還沒發展完全,青春期前大腦會產生很多連結,一開始主要是跟興奮性連結有關,會產生很多好奇,而青春期抑制性連結出現,則負責思考,當兩者相遇才可控制大腦。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陳俊元:青少年是個「獨立」的課題,但不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愛

家長是不是時常在思考為何青少年都這麼難懂?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解釋青少年是一個變化的階段,而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了解並找出方法去適應,尤其青春期第二性徵是來自於賀爾蒙的變化,這些性荷爾蒙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另外在青春期大腦還沒發展完全,青春期前大腦會產生很多連結,一開始主要是跟興奮性連結有關,會產生很多好奇,而青春期抑制性連結出現,則負責思考,當兩者相遇才可控制大腦。

促發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多元因素

青少年常見的精神疾病多受「基因」、「壓力」、「環境」及「心理」影響。其中基因跟大腦發展密切相關,有相關基因較容易患有躁鬱症、思覺失調症等,較為重大的精神疾病,若在青春期承受過多的壓力且無及時解決或就醫,就容易引發疾病的產生。另外,青少年時期容易受「同儕文化」的影響嘗試新事物,導致負面影響,如物質濫用等,對原先就有精神疾病基因的孩子,容易因為酒精、鎮定劑及毒品等物質,導致精神疾病的發作或造成嚴重的後果。

陳俊元醫師認為青少年是「關鍵時期」,希望家長可以藉由了解及觀察提早偵測到孩子狀態,若有問題就盡速就醫進行早療。

青少年屬於尋找自我定位的階段

陳俊元醫師表示「每個兒少都想滿足父母的期待,就算父母沒表明也會希望可以獲得父母的認可」,所以在父母、師長、同儕以及自我期待產生分歧時,會讓孩子陷入困境。舉例來說,在華人社會大家都很講求「升學」,大都的兒少花在課業的時間很長,若讀書是孩子喜歡的那很好,若反之則會讓孩子產生懷疑而找不到自身定位,較容易產生適應問題。

家長的支持對青少年很關鍵
「家長要相信過去對孩子的愛與付出,足夠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大人!」

孩子心中都是渴望家長的支持及了解,若父母一開始就一味的「否定」,會讓孩子失去一個親密關係的支持。若父母願意學習理解孩子並做出改變,放下自身成見,站在較開放角度去「傾聽」孩子的內、外在許多的挑戰及困難,可以協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及定位。陳俊元醫師也提醒「面對青少年的情緒風暴時,最重要是家長去無條件地包容及理解,穩穩地接住它」家長要理解孩子小時候在你身上學習到的好都還留著,但現在要學習「放手」且相信,使孩子情緒腦得到支持。

陪伴孩子的基礎在於家長的自我照顧

陳俊元醫師發現在華人文化中,父母很習慣犧牲自己,奉獻時間、勞力等,讓孩子擁有物質或學習資源等,但青少年的心靈不是物質或事物可以滿足的。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自己其實已經處在過勞、焦慮等狀態,在這種情境下照顧孩子,更不可能接住青少年情緒風暴。陳俊元醫師認為「家長給自己的空間太小、壓力太大,應適時的放鬆好好照顧自己。」

孩子改變需要時間及空間
對於青少年尤其是有精神疾病或自傷、自殺傾向的孩子而言,有時候不是不願意和父母訴說,而是還未找到訴說方式加上家長過於急躁或高情緒,讓孩子更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當處於這種情境時家長需要適時的給予孩子時間及空間,並學習辨識孩子情緒。因為孩子的內在需要一段時間蛻變,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就像孵蛋一樣有一個歷程,切記不要揠苗助長,「停下指責,多些關心」讓孩子感受被看見及關心,孩子終究會破繭而出。

帶孩子就醫不等於幫他貼上標籤

青少年常會出現憂鬱、焦慮有關的問題,有些孩子會主動想求醫,甚至到網路上查詢相關的資訊,而醫師的作用是讓家長釐清孩子的狀態,並提供治療方式協助兒少克服情緒的問題。

陳俊元醫師表示「及早治療,即可控制狀況」。目前研究指出重大疾病不斷的發作會使大腦產生嚴重發炎風暴,導致認知能力的退化。大腦有「可塑性」,讓大腦越早穩定越有機會發展功能,如自閉症、過動症等。所以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精神狀態異常時,症狀輕微的可以在學校輔導室、諮詢中心就近獲得協助,而病症較嚴重建議與精神科醫師討論治療方案,千萬別因為擔心他人眼光而耽誤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

讓醫師的輔助成為家長的助力

陳俊元醫師建議家長若擔心孩子狀況可找信任醫師妥善溝通、觀察孩子用藥狀況,一起討論對孩子最適合的治療方案。陳俊元醫師也表示若決定孩子不用藥,父母會需要一些親職功能的調整,需多包容、提醒,給孩子「鷹架式」的協助,看見孩子的努力並觀察孩子的狀況。另外在學校方面要減少刺激,創造友善環境。但若孩子病症很嚴重但不用藥,就會啟動學校及政府機制,請社工介入協助給孩子醫療照顧,因為「兒少年的健康福祉最重要」。

陳醫師給家長的話

家長要相信自己曾經用心的照顧小孩,小孩也會很期待可以達成父母的期許。家長需要「放手」並「相信」孩子可以度過青少年時期,破繭而出。青少年是個「獨立」的課題,所以要允許青少年有些秘密,家長要相信這些秘密完全不會影響與孩子之間的愛。

 

欲觀看完整影片,歡迎前往台灣展翅協會YouTube頻道:

TRANSLATE with x
English
Arabic Hebrew Polish
Bulgarian Hindi Portuguese
Catalan Hmong Daw Romanian
Chinese Simplified Hungarian Russian
Chinese Traditional Indonesian Slovak
Czech Italian Slovenian
Danish Japanese Spanish
Dutch Klingon Swedish
English Korean Thai
Estonian Latvian Turkish
Finnish Lithuanian Ukrainian
French Malay Urdu
German Maltese Vietnamese
Greek Norwegian Welsh
Haitian Creole Persian  
 
TRANSLATE with
COPY THE URL BELOW
Back
EMBED THE SNIPPET BELOW IN YOUR SITE
Enable collaborative features and customize widget: Bing Webmaster Portal
Back
 
 
回列表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Facebook 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
家長版 家長版
服務電話: 02-25621233
傳真號碼: 02-25621277
劃撥帳號: 17927432
服務信箱: ecpattw@ecpat.org.tw
服務地址: 104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26號4樓之5
衛生福利部公益彩卷回饋金
2020 ECPAT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A-cart網頁設計
TOP